“饥饿营销”是市场营销中的专用术语,它起源于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,以达到调控供求关系、制造供不应求的“假象”、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。它的成功与否,与市场的竞争度,消费者消费理念成熟度,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。
苹果公司的产品在营销上运用了“饥饿营销”的方法。有专家分析认为,苹果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苹果公司对市场供应的控制,也就是使市场处于相对的“饥饿”状态,这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。
在iPhone手机的研发与销售上,苹果把其在iMac计算机和iPod音乐播放器上修炼已久的“饥饿营销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iPhone手机在研发阶段所有细节保密了长达30个月,这也创造了苹果产品研发保密的记录。而这种严格的保密制度也保证了“饥饿营销”的强度。苹果让消费者和媒体对其信息极度渴望----从对于iPhone的外观工业设计,到其商业模式的实施。
iPhone从研发开始,外界只知道苹果在筹备一款手机产品,而苹果自己却闭口不谈,任何与iPhone有关的资料都被刻意地隐藏起来。直到苹果正式发布的那一刻,所有有关这款手机的信息都是全新且从未被泄漏过的。事实上,iPhone在开发过程中与运营商Cingular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Yahoo和Google都进行了合作,但在共同合作中依然坚持产品不泄密。作为销售方的Cingular在iPhone发布前几周才看到它的原型机,而且许多苹果高级管理人员也是在2007年1月9日的McWorld发布会上第一次看到iPhone。但在这次大会上,乔布斯也只简单介绍了iPhone的功能和外形。乔布斯认为iPhone手机是“革命性的移动计算机”,因为它结合了iPod、手机和互联网通信设备等功能。乔布斯宣称,iPhone手机将“完全改变电信行业”,“iPhone手机是一款革命性的、不可思议的产品,比市场上的其他任何移动电话整整领先了五年。手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终极定点设备,而iPhone手机利用它们创造了自鼠标以来最具创新意义的用户界面。”在展示会的最后,乔布斯高喊:“我敢与你赌一顿晚餐,一会爱上它的。”乔布斯这些富有煽动性的语言更加吊起了人们的胃口,苹果产品消费者的“饥饿感”达到极点。
iPhone在2007年6月29日正式销售,消费者的“饥饿感”彻底被引爆。众多消费者在曼哈顿苹果公司旗舰店的门口安营扎寨,这些疯狂的苹果迷不惜排上十几个小时的队,只为拥有一部最新款式的iPhone手机,其中甚至包括费城市市长约翰·史崔特(John F.Street)。仅仅一周,iPhone手机销售了100万部,苹果预计到年底实现的销售额,实际上只用了六天时间就实现了。
在销售渠道方面,苹果也采用了“饥饿营销”的方式。自2007年6月29日iPhone上市以来,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有多高,苹果公司始终坚持与运营商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、分享运营商收入的方式,耐心地开拓市场。在2011年的Macworld大会上,乔布斯宣布iPhone系列手机售出超过一亿部,而苹果从合作的运营商手中也得到了客观的分账。以iPhone在美国的合作方美国最大移动营运商AT&T为例,后者每月要向苹果支付的分成费为每个用户10~20美元,而AT&T从iPhone使用者手中收取的月使用费从60~220美元不等,分成比例在10%左右。
以上文章摘自《乔布斯成功启示录》,麻艳香编著,由深圳优宝惠www.chinaeubo.com整理分享,EUBO提供全球领先润滑密封解决方案!
上一篇:我国二季度原油出口为零 进口扩大 |
下一篇: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将于2018年正式投产 |